•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复习:怎样解答选择题» 正文

高考历史复习:怎样解答选择题

[03-23 19:14:05]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阅读:8649

概要:高考历史复习:怎样解答选择题做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好历史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解答选择题的方法。1.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例1.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C.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解析]本题题干中时间、空间是通过事件表达来的,容易确定。答题方向为正向,关键词语是阶级基础。被选项中,A项地主阶级中的顽固派是变法的最大阻力,说它是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B、C项中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即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项。例2.(2000全国卷)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C.促使自

高考历史复习:怎样解答选择题,标签:高中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复习提纲,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历史复习:怎样解答选择题
  做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好历史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解答选择题的方法。
  1.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1.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
  C.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解析]本题题干中时间、空间是通过事件表达来的,容易确定。答题方向为正向,关键词语是阶级基础。被选项中,A项地主阶级中的顽固派是变法的最大阻力,说它是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B、C项中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即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2.(2000全国卷)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
  C.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题干中答题范围限制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中国,答题方向为逆向,关键词是社会影响。被选项中A项不符合历史史实,(课文明确说明从1865年起,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开始出现逆差)但符合题干要求。B、C、D三项符合历史史实,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A项。
  例3.(2002上海)下列关于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新突破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无线电通讯实验成功
  C解决了炼钢脱磷问题D内燃机的创制与推广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是19世纪后期,答题方向是否定(表述错误),关键词是科学技术新突破。四个选项都是科学技术新突破,其中A项时间不符合,因此选A。
  2.选择题解答方法举例: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选项。
  (4)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A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B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C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D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E凭第六感觉选择。
  例1.(2003上海)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
  A数量很大,约有十多万件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形状多样,有些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解析]审题可知,问题的时间是原始群居时代,空间是北京地区,关键词语是最有力依据。根据课本知识可制,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而能不能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于是才用重点突破法,直奔主题,确定正确选项为D。
  例2.(2003上海)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进行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解析]题干的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关键词是“全过程”。我们知道,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前期相对强盛,后期落后挨打。题目要求全过程,因此不能只看到明清强盛的一面,而对其衰落和后期的屈辱视而不见。据此可以用排除法,排除BCD四个选项,而选择A。
  例3.(2003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解析]时间是二战后期,关键词是“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用筛选法,ABC三项不符合要求,而D项波茨坦会议中,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符合要求,因此选D。
  例4.(2002上海)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B匈奴C羯D氐
  [解析]BCD三个选项中的民族不属于高考考试范围,更不属于考试重点范围,因此不予考虑,答案肯定是A。鲜卑族在课本中属于重点掌握范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实行孝文帝改革,通过汉化加速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只要大约知道鲜卑族的孝文帝改革,此题便可用猜测法答出。
  
www.wenxue9.com
  3.根据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来解答
  (1)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文化、军事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等等。
  例1.(2003上海)遵义会议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解析]首先应了解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因此多数人认为的失败原因肯定是正确的,那么此题其实是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即关键词。四个选项中,AD属于客观原因,排除。BC两项主观原因中,B项不符合史实,因此选C项。
  例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中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历史教学 -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历史复习:怎样做历史简释试题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