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话题“清醒”点拨及写作示例» 正文

话题“清醒”点拨及写作示例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877

概要: 点拨:取材的丰富性不仅表现为多,还得体现巧,展开时,若能正反结合、古今对照、中外融合,观点自然会水到渠成。【写作范例】 清醒 莫之玮 花瓣凋零,究竟是春日的落寞还是花朵的重生呢?叶子离去,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挽留呢?“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活需要清醒,需要我们用清醒去拨开迷雾,去感悟真谛。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当年屈子行吟泽畔,开创了清醒于世而自绝的先河,他以死为镜,求得精神的永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何等光辉的结果!在漫长而污浊的世风中,伟人以美德浣濯自我精神之缨,清醒之后的他们更是熠熠生辉。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陶渊明。大野无边,五柳扶风,素淡的情怀如月下一缕萧声。一顶草帽,一把镢头,到了南山也就到了家。为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他在清醒中放弃了官场名利。 “登东皋以舒啸

话题“清醒”点拨及写作示例,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点拨:取材的丰富性不仅表现为多,还得体现巧,展开时,若能正反结合、古今对照、中外融合,观点自然会水到渠成。

【写作范例】
                                       清醒 莫之玮
    花瓣凋零,究竟是春日的落寞还是花朵的重生呢?叶子离去,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挽留呢?“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活需要清醒,需要我们用清醒去拨开迷雾,去感悟真谛。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当年屈子行吟泽畔,开创了清醒于世而自绝的先河,他以死为镜,求得精神的永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何等光辉的结果!在漫长而污浊的世风中,伟人以美德浣濯自我精神之缨,清醒之后的他们更是熠熠生辉。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陶渊明。大野无边,五柳扶风,素淡的情怀如月下一缕萧声。一顶草帽,一把镢头,到了南山也就到了家。为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他在清醒中放弃了官场名利。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而赋诗”。他逍遥而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自在而清闲。面对现实,他选择退去。息隐蒿莱,这是伟人们在血雨腥风里清醒后的选择,是清醒让他的生命变得如夏花般绚美。
清醒是甘露也是剪刀,它能够让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生机。清醒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伤痛,清醒的人需要忍辱负重的气慨,需要毁誉不悲的胸怀,需要直面鲜血的豪迈,所以敢于清醒的人也是坚强的。
    梵高是清醒的,他用画笔和幻想,梳理出了那些或轻或重、或浅或深、或明或暗的诡异画面;庄周是清醒的,他将自己分成两半,一半留在昨日,一半放在黎明,一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让他来也轻盈,去也悠悠;李白是清醒的,叫贵妃磨墨,让力士脱靴,在他眼里,功名富贵及大唐的风雅不及那一片明月干净。他在饮酒的同时饮下了月亮,在饮下月亮的同时,饮下了千家万户的捣衣声。
    大浪淘沙之后,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人文的光辉。“君不见,君莫舞,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岁月流转,渺小的事物只是转瞬即逝的电光火花,清醒之后依旧闪光的伟大,才是永恒的岁月山河。
    点评: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美在两方面:一是有入木三分的思想高度,一篇文章要打动读者,感染读者,首先得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这种高度源于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与思考,本文不是简单地提出观点,而是透过屈原、李白、陶渊明等众多伟人的言行,探寻到了人物的精神魅力。像“清醒是剪刀”、“清醒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伤痛”等语句,令人耳目一新;二是流光溢彩的华美语言,文章开篇用两问切入,扣人心思而又下笔尽展才情;接着用众多的典故和诗词展开,处处充满着传统文化的底蕴,读来令人心醉神怡。
                                        清醒 方琮琦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累”和一个快乐的农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上篇
    农民在山地里开垦了一片梯田,用来种稻谷。农民白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地里努力工作,累陪着他;晚上,农民在油灯下编织斗笠、箩筐,累陪着他;逢上赶集,农民大汗淋漓地背着粮食、斗笠、箩筐去街上,累依然陪在他身边。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累的内心也充满着甜蜜的快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累在不知不觉中已陪伴了农民几十个春秋,农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起来。当茅房换成砖房、粮食堆满粮仓、牛羊挤满栅栏的时候,农民开始满足起来,他慢慢地看不顺累的身影。农民终于忍不住对累说:“你陪伴我这么多年,帮我驱走了孤单却也让我劳累了大半生;帮我带走了贫穷,却也让我失去了健壮的体魄……你看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是不是可以……”面对农民无情的话语,累感到莫大的惊奇,可累看到农民那只剩皮包骨头的身体,心动了:“是啊!他的生活好了。过去是伙伴,现在也许是累赘了,我为什么还要勉强留下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快速破解语病的二十八心法
《话题“清醒”点拨及写作示例》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