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10.李贺——灵心善感,诗风的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11.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抨击黑暗,针砭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诗风平白清新。12. 杜牧——咏史诗的大手笔,历史与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诗风含蓄绰约。13. 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开拓朦胧、幽约之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14. 贾岛—— 其诗以清奇幽峭见称,诗风萧瑟悲愁。15. 张九龄——委婉蕴藉。16. 韦应物——清新典雅。17. 韩愈——诗风气势磅礴、奇特新颖。18. 元稹——诗风艳丽浅近。19.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20. 李煜——词风伤感细腻。21. 欧阳修——词风清丽明媚。22.
古代诗歌鉴赏及其相关文史知识知识梳理提要(一),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10.李贺——灵心善感,诗风的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
11.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诗风平白清新。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把握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yin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2..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 “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
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具有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