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 正文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418

概要: 照应前文 引出全文关键词,衬托 烘托 铺垫 反衬【答题规范】例5中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例6的“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根据山东卷《歌德之勺》的具体内容,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谈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开启了下文作者对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对大炊勺的描述。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7.(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解题思路】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的作用是赋予人的感情,便于抒发情感;对比有突出或反衬的作用;反复能起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照应前文  引出全文关键词,衬托  烘托  铺垫  反衬

【答题规范】

例5中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例6的“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根据山东卷《歌德之勺》的具体内容,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谈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开启了下文作者对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对大炊勺的描述。

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7.(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解题思路】

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的作用是赋予人的感情,便于抒发情感;对比有突出或反衬的作用;反复能起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的作用等。

【备选术语】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对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说的衬托,术语有侧面烘托  衬托(烘托);有反比,就是平常说的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答题规范】

“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题目;作者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

表现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8.(2008年北京卷第19题)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解题思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举例)+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

【备选术语】

白描    象征   反讽  类比    联想  想象  托物言志  铺垫    比兴

【答题规范】

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表达方式作用题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9.(2006年安徽卷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例10.(2008年宁琼卷第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首先要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其次要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鲜明传神;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委婉含蓄等。第三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备考指津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常识知识 | 作文大全 | 知识大全 | 课件教案试题 | 教学大全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问学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