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诗歌表现手法”教案» 正文

“诗歌表现手法”教案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458

概要:3.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4.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5、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6、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2007年高考试题1.(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参考答案: ①(1分)赋 【评分参考】本题答案具有唯一性,凡不答"赋"者皆不得分。 2.(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

“诗歌表现手法”教案,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3.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4.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5、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6、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2007年高考试题

1.(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参考答案:  ①(1分)赋  【评分参考】本题答案具有唯一性,凡不答"赋"者皆不得分。

 

2.(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海南、宁夏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参考答案:

(二)(11分)  8、(5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I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6分)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4.(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4.“词”这种体裁的别称(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6高考语音题知识清单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