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文言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文注解与翻译» 正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文注解与翻译

[01-19 02:06: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文言文   阅读:8434

概要: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读着这些迷人的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文注解与翻译,标签:文言文翻译,http://www.wenxue9.com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面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体诗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种。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 (刘国正)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借惜别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奇景,塑造出—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把这些与当时丑恶的现实加以对比,才回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来,几乎是天衣无缝。这奇特的构思是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映射

  天姥山其实映射的是朝廷。 第二段从登山起,描写天姥山的美丽壮阔,来表现自己进入朝廷后初期受到重用之时对朝廷的依赖和好感。而“忽已暝”三字表示自己深陷其中。已被迷惑看不见真正的事实。然后忽然间“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表示他已经开始得罪权贵。后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则映射自己失宠。而自己则一直在这种“得”与“失”中挣扎。到达顿悟的境界后,“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才发现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最后一段表现自己对黑暗朝廷的不屑与性格上的洒脱。第一句表达了世事不可把握,略显消极的思想。第二句写出了诗人想隐遁,远离着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想法。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主旨: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上一页  [1] [2] [3] 


Tag:文言文文言文翻译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文言文


上一篇:过秦论文言文注解与翻译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