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A. 当年那救国救民壮志,虽未实现。但到底令人欣慰,不免常回想起来。B. 用“苦于不能全忘却”来反衬当年寂寞的经历实在刻骨铭心。 C. 虽想摆脱当年理想破灭的痛苦惆怅,但实在难于摆脱。 D. 当年的“梦”虽然破灭了,回想起来,仍令人痛苦惆怅,但救国救民的愿望,是强烈而不能忘却的。16.这节文字的中心是 ( ) A.具体说明《呐喊》成书的原因 B.总括地写《呐喊》的创作缘由 C.叙述自己年轻时所做的“梦” D.自己被回忆所牵扯着的痛苦、惆怅 阅读下文,并做17—20题。生命的金字塔 我们仰望祖国的万里长城或埃及的金字塔,不仅会产生一种思古的幽情,而且会被它雄伟的气势、巨大的神圣的形象所激动、所震荡,顿时赞叹之,敬仰之,神往之,这就是所谓崇高的审美感受(17)。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我们也会见到一种生命的金字塔,也会产生同样的崇高感(18)。例如,我们在参观鲁迅的塑像或鉴赏鲁迅的著作时,就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赞叹敬佩之情,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这是因为对象(19)激发起我们的勇敢、意志和智慧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4),标签:高中其他素材,http://www.wenxue9.com
A. 当年那救国救民壮志,虽未实现。但到底令人欣慰,不免常回想起来。
B. 用“苦于不能全忘却”来反衬当年寂寞的经历实在刻骨铭心。
C. 虽想摆脱当年理想破灭的痛苦惆怅,但实在难于摆脱。
D. 当年的“梦”虽然破灭了,回想起来,仍令人痛苦惆怅,但救国救民的愿望,是强烈而不能忘却的。
16.这节文字的中心是 ( )
A.具体说明《呐喊》成书的原因
B.总括地写《呐喊》的创作缘由
C.叙述自己年轻时所做的“梦”
D.自己被回忆所牵扯着的痛苦、惆怅
阅读下文,并做17—20题。
生命的金字塔
我们仰望祖国的万里长城或埃及的金字塔,不仅会产生一种思古的幽情,而且会被它雄伟的气势、巨大的神圣的形象所激动、所震荡,顿时赞叹之,敬仰之,神往之,这就是所谓崇高的审美感受(17)。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我们也会见到一种生命的金字塔,也会产生同样的崇高感(18)。例如,我们在参观鲁迅的塑像或鉴赏鲁迅的著作时,就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赞叹敬佩之情,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这是因为对象(19)激发起我们的勇敢、意志和智慧,使我们感到精神奋发,仿佛洗掉了自己身上的庸俗、鄙吝、卑琐的尘土,进入了一种高尚的境界。我们对人生美的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生命金字
www.wenxue9.com
塔的尝试和努力。
那么,是不是只有伟人、杰人、名人才能建造自己生命的金字塔呢?不。普通的、平凡的人,也同样能建造。人生美与自然荚的崇高对象有不同之处。自然美的崇高条件一般都具有硕大的轮廓和体积,而人生美的崇高条件,却不在于自然轮廓(形态)的巨大,而在于精神的巨大。因此,一个人心灵中有无生命的金宇塔,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外表,他的外在的地位、资历、权力、门第、名望等,而取决于他的内在精神、人格、智慧、品质、贡献等。例如孔子在旧中国社会中他具有最高的地位和声望,被称为“至圣先师”,以至画家不能随便画他,生怕一不小心便有亵渎圣人的罪名,然而,鲁迅却蔑视他,不觉得他崇高,并指出他的“高”实质上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而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力车夫,鲁迅却写了《一件小事》来礼赞他,并觉得是崇高的。“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在鲁迅心目中,生命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平凡的人力车夫身上,而不在“至圣先师”身上。(20)
一个人能够给人以“生命金字塔”的崇高感,并不神秘。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社会存在,体现了社会前进的要求和人生向上要求的社会存在,而不是一种保持自然生命形式的动物式存在。因此,一个人如果丧失了人的精神和品格,只知道自私钻营、吃喝玩乐,那他只体现了动物式的存在,因此,他决不崇高。鲁迅以及鲁迅笔下的人力车夫,他们的精神和行为,却强烈地体现了人作为高级社会生命的存在,体现了人推动社会前进的本质力量,因此,我们感到他们崇高,感到他们身上有着一座庄严的、神圣的、闪着美的光辉的生命金字塔。
17.对作者强调的“崇高审美感”,理解正确的是 ( )
A. 仰望古代文明遗迹时所产生的那种思古的幽情。
B. 仰望古代文明遗迹所产生的雄伟、神圣的感觉。
C. 受文明古迹雄伟气魄的激动震荡而产生的神圣使命感。
D. 受文明古迹神圣形象的激动震荡而产生的赞叹、敬仰、神往的感受。
18.文中说明“同样的崇高感”的一句话是 ( )
A. 产生一种思古的幽情。
B. 被它雄伟的气魄、巨大的神圣的形象所激动、所震荡。
C. 产生一种高山仰止、赞叹敬佩之情,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D. 感到精神奋发、仿佛洗掉了自己身上的庸俗、鄙吝、卑琐的尘土、进入了一种高尚的境界。
19.这里的“对象”指的是 ( )
A.鲁迅和鲁迅的塑像 B.鲁迅和鲁迅的著作
C.鲁迅的塑像和鲁迅的著作 D.鲁迅的著作和鲁迅的精神
20.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
A. 不是只有伟人、杰人、名人才能建造自己的生命的金字塔,普通的、平凡的人也同样能建造。
B. 人生美与自然美的崇高对象有不同之处。
C. 一个人心灵中有无生命的金字塔,并不取决于他的外表,他的外在的地位、资历、权力、门第、名望等,而取决于他的内在的精神、人格、智慧、品质、贡献等。
D. 生命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乎凡的人力车夫身上,而不在“至圣先师”身上。
第II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文,回答21—24题。
大 度 读 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上一篇:高一语文同步测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