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正文

七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01-17 23:35:3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   阅读:8437

概要: 一、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二、教师准备1.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程度。2.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了解鉴赏的剧种剧目。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少数同学的特殊情况也可以考虑,另开“小灶”。不必强求划一。4.确定方向,如剧目、唱腔、角色、服饰、脸谱等。5.按实际条件,开列参考资料或相关网址。准备教学用具,如道具、照片、影碟、唱片、音带等。6.联系活动的场所,如到剧院看戏、到剧团访问等。三、活动指导1.戏曲的视听材料很多,可以以此为媒介导入教学。并配以照片、实物等辅助教具,让学生对戏曲有直观的了解。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指导。3.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去剧院看戏,访问剧团。可以先给学生简单介绍所观看戏曲的剧种特点、剧目内容、欣赏要点;访问剧团,要和学生一起,根据研究

七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标签:七年级下同步学习,http://www.wenxue9.com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教师准备

1.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程度。

2.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了解鉴赏的剧种剧目。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少数同学的特殊情况也可以考虑,另开“小灶”。不必强求划一。

4.确定方向,如剧目、唱腔、角色、服饰、脸谱等。

5.按实际条件,开列参考资料或相关网址。准备教学用具,如道具、照片、影碟、唱片、音带等。

6.联系活动的场所,如到剧院看戏、到剧团访问等。

三、活动指导

1.戏曲的视听材料很多,可以以此为媒介导入教学。并配以照片、实物等辅助教具,让学生对戏曲有直观的了解。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指导。

3.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去剧院看戏,访问剧团。可以先给学生简单介绍所观看戏曲的剧种特点、剧目内容、欣赏要点;访问剧团,要和学生一起,根据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访谈计划,不要流于空泛。

4.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戏曲班会,或组织学生演出简单的戏曲片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给他们安排角色,指导他们表演;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教师自己要掌握一点编导方面的知识。

5.“戏曲大舞台”的活动完成后,最好做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以及独创精神;对戏曲的了解和研究的程度等。以鼓励为主,以便提高学生参加语文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四、活动建议

1.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目标,不要盲目求高求深。重点是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而不在于获得多少戏曲方面的知识。

2.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活动,不必惟教材是从。自己有创意更好。

3.搜集相关的资料,组织看戏、访谈等活动,要注意学生的经济条件,不要强求划一,增加学生的负担。

4.可参考以前其他语文活动的要求。

五、活动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

1.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

2.在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3.掌握相关的戏曲知识的程度。

其中第二点最重要。教师也可以再列出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制定评价标准。

六、有关资料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庙会和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过节日,往往以歌舞祀神,同时也娱乐自己。当时的节日,有纪念战争胜利的,有庆祝丰收的,有驱鬼除疫的,有祭祀祖先的,还有专为男女求爱的,等等。

农村歌舞从原始社会直到12世纪的北宋,在艺术上虽然也有很大的发展,但始终没有进一步形成为较完整的戏剧形式。到了宋室南迁,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了商业城市和港口,附近农村在生活上也起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职业化的艺术团体。于是,早期的戏曲形式──南戏就应运而生了。

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一是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中国汉民族没有长篇史诗,最早的咏叙部族历史的诗篇见于《诗经》,这些诗是对祖先的颂歌。而真正作为文学作品的叙事诗,篇幅较长的,只有南北朝时代北方的《木兰诗》和南方的《孔雀东南飞》,但也没有证据说明是和着管弦歌唱的。只有两汉时代乐府诗歌的“相和歌辞”中有一部分如《白头吟》(相如、文君的故事)《陌上桑》(罗敷女的故事)等,是配合管弦歌唱故事的。这一部分乐府诗歌在南北朝时称为大曲。因为这些歌辞是用“大曲”的乐曲来歌唱的。大曲是一种音乐形式,它是以一支曲子反复演唱多遍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唐代寺院用边唱边讲的方式讲说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称为“俗讲”或“啭变”,这类讲唱的本子叫做“变文”。变文的文体是一段散文和一段七言或五言的韵文相间。这种文体后来为宋代鼓子词所继承,用以咏唱故事。

中国的说唱艺术到了13世纪的金代,出现了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董西厢”的出现,表明说唱艺术无论在文学上还是音乐上都已经完全成熟;而说唱艺术的成熟,则为戏曲的产生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铺平了道路。

[1] [2] [3]  下一页


Tag:七年级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同步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


上一篇: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