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第二部分活动内容──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这一活动可与音乐教师配合进行,可视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请音乐教师推荐介绍教唱有关的歌曲民谣,可在音乐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开展,也可利用班会课乃至在学校文艺活动中表演。语文教师主要在体现活动的语文特点上下功夫,应要求学生抄下歌词并引导学生品味评析。有关诗词部分应该要求学生背诵并向同学介绍。第三部分活动内容──保护黄河。这一环节的话题是“环保”。其中,第一项侧重了解黄河现状,第二项重在宣传呼吁,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妨由学生分组承担各项任务。先由部分学生搜集资料或进行调查,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公益广告并展出,使两项活动互相呼应,增强活动效果。如果当地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搜集其他河流或者当地河流情况,不必强求一律。调查交流活动的组织、主持、主讲均应由学生承担,以求充分锻炼学生。公益广告的设计力求巧妙、生动、有创意,但仍然应该突出语文学科特色。如果学生不具备绘画才能,可以只用文字来描绘自己的构想。当然,也可以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设计,以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第四部分活动内容──综合写作。
第二部分活动内容──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
这一活动可与音乐教师配合进行,可视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请音乐教师推荐介绍教唱有关的歌曲民谣,可在音乐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开展,也可利用班会课乃至在学校文艺活动中表演。语文教师主要在体现活动的语文特点上下功夫,应要求学生抄下歌词并引导学生品味评析。有关诗词部分应该要求学生背诵并向同学介绍。
第三部分活动内容──保护黄河。
这一环节的话题是“环保”。其中,第一项侧重了解黄河现状,第二项重在宣传呼吁,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妨由学生分组承担各项任务。先由部分学生搜集资料或进行调查,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公益广告并展出,使两项活动互相呼应,增强活动效果。如果当地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搜集其他河流或者当地河流情况,不必强求一律。
调查交流活动的组织、主持、主讲均应由学生承担,以求充分锻炼学生。
公益广告的设计力求巧妙、生动、有创意,但仍然应该突出语文学科特色。如果学生不具备绘画才能,可以只用文字来描绘自己的构想。当然,也可以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设计,以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
第四部分活动内容──综合写作。
这一部分是在前三个部分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学生通过以上各项活动,对于黄河的方方面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写作环节中的材料积累过程已基本完成,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话题角度,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1、2两题属于常规作文,建议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其中一题。第3题的“周记”写作,可以作为学生对这次大型活动的自我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是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参照。
三、活动评价
1.重在过程评价。
综合活动的宗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促进发展的机会。学生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出成果,“过程评价”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认真组织,是否努力尝试整理材料表达观点。只要学生在以上各个环节中有一两处下了功夫,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至于学生作业成果结论是否完整严密、设计是否新颖有创意,只能作为评价的参考因素。即使学生的活动是失败的,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他在实际操作中也就运用了多种知识,锻炼了各项能力,积累了多种体验,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东西,都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2.不求全责备,不求毕其功于一役。
不要希望在一次活动中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做出整体规划,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各项不同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全面培养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每次活动之后,只需就学生的一点最佳表现给以评价(如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材料整理、与人合作,等等),不要求面面俱到。
3.多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
评价时,应该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力求使评价成为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手段,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手段。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进行学校评价、社会评价,使学生的活动成果在校园中、在社会上得到认可,这种评价可以得到极好的教育效果。
四、有关资料
1.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形成(陈梧桐陈名杰)
在地球岩石圈不停的运动之中,华北地台大约在17亿年以前隆起了。随后它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而且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华北地台两次下沉,受到海水的浸泡,至二叠纪(距今28 500万年至23 000万年)再次抬升,重新露出水面。在这个反复抬升和沉降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遗体在沉降区堆积起来,形成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接着,在侏罗纪(距今19 500万年至13 700万年)与白垩纪(距今13 700万年至6 700万年)发生了被称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与现今山西高原原本连为一体的今华北平原地区转而沉降,先形成盆地,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片大平原,而山西高原则陆续抬升,形成了东低西高的局面。进入新生代(始于距今6 700万年)时期,又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比燕山运动更为强烈,不仅促使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青藏高原急剧抬升,而且波及整个中国,促使一些地块抬升,成为山脉,一些地块下沉,成为盆地。如山西高原就因受到这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两条近乎平行的大断裂带,从北向南穿过高原的中部,断裂带的断块程度不一地向下陷落,形成狭长的槽谷。槽谷的南端与关中所处的沉降带相接,形成汾渭盆地。后来,一些抬升的山脉受到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高原;下沉的盆地则贮积起水而成为湖泊。此后,这个地区先后经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变得寒冷而干旱,那些大湖逐渐萎缩,或被分割成许多小的湖泊,全区出现若干个大型湖盆和许许多多的小湖泊及湿地。地面上的流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逐渐汇聚到古湖盆当中,并发育成若干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在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一条流水从这里向东南流淌,由于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南北夹峙,它便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今若尔盖草原地区,在那里潴积,形成古若尔盖湖。源出于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另一条流水,则在两山的峡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古共和盆地的东面,当时另有一条流水,沿着拉脊山南麓的峡谷东流进入今甘肃,经过今日的兰州后,北折流向今宁夏地区,至贺兰山旁汇集到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银川盆地,形成古银川湖。东鄂尔多斯高原的东缘,又有一条河流经由一连串的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汾渭盆地的东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条山,山脉东侧的流水,由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挡,则分由丘陵南北不同的河道,东流注入大海。这样,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山东丘陵,便逐渐形成了四段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河流。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水系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