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生物教学生物论文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 正文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

[03-23 15:08:2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生物论文   阅读:8638

概要:在布鲁姆倡导的发现教学、施瓦布主张的探究教学和奥苏贝尔的学习策略理论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其形式所负载着的实质和内涵的解释,而且,他们的解释又都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解释。所以就很有必要在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中加重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分量,使之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应增加哪些学习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有效,怎样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改进是本研究未涉及的,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生长点。(二)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解在象山西周中学举行的2005年全县高中生物学教师参与式培训活动中,夏凉老师的《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虽然是在农村中学,平时进修机会少,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良莠不齐,但他把身边的教师健身队作为教学素材,自编自导的一段录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扩充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在座的教师体会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奴隶,也不是教材和大纲的被动执行者。教师应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和实际教学进程等看成是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既要立足教材,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的教育价值,真正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标签:高中生物论文,生物教学论文,http://www.wenxue9.com

在布鲁姆倡导的发现教学、施瓦布主张的探究教学和奥苏贝尔的学习策略理论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其形式所负载着的实质和内涵的解释,而且,他们的解释又都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解释。所以就很有必要在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中加重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分量,使之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应增加哪些学习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有效,怎样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改进是本研究未涉及的,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生长点。

(二)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解

在象山西周中学举行的2005年全县高中生物学教师参与式培训活动中,夏凉老师的《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虽然是在农村中学,平时进修机会少,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良莠不齐,但他把身边的教师健身队作为教学素材,自编自导的一段录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扩充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在座的教师体会到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奴隶,也不是教材和大纲的被动执行者。教师应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和实际教学进程等看成是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既要立足教材,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的教育价值,真正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高中教育应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开发者和组织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顾问和助手,学生个体生命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历史使命。

www.wenxue9.com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顾问,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学生则是教师建议的“接受者”和“加工者”。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2]。但目前有些“探究性学习”,大家感受到的只是问和答,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被教师严格地控制着,学生只是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机械地实施一些操作和记录,连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也作了详细规定,甚至学生偶尔出现的偏离也被教师及时纠正过来了。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一部分在于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四)进一步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不仅会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3]。如果天天上课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负担,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枯燥的事情。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途径,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

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重要。比如:一个兴趣,尝试一种新的想法,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个困难,解决一个问题,或弥补一个缺失;课堂上的意外与无法解释的体验可以看作是进行研究、发展教学策略的一个起点。之后,通过观察、访谈及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找到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达到对情境的深入透视和理解,确定自己的行动策略。

(五)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应有权利、有义务也有能力对课堂教学加强反思、研究和改进。而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互助合作,可使教师个人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交流与合作。在我们备课组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由于各教师持有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经验也有很大的差异,对所教内容就有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这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二是实行互助式观课,要求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观课的主题和重点;观课者及时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以及自己的思考;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重点;授课者将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年青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谭晓玉,袁文辉等译,L•W•安德森,L•A•索斯尼克主编.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的回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译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
3. 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全一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96

上一页  [1] [2] 


Tag:生物论文高中生物论文,生物教学论文生物教学 - 生物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论文:浅析生物图表题解析教学策略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