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复习:怎样做历史简释题» 正文

高考历史复习:怎样做历史简释题

[03-23 19:14:38]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阅读:8997

概要:(2)求和或投降(3)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河南省一带(4)金兵入侵、皇帝腐朽、主和派得势,李纲是主战派www.wenxue9.com 【习题精选】1.(95/44)阅读下列材料,为黑体部分注释(5分)《台湾人民抗战檄文》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大清国列祖列宗与汝有何仇乎?汝既将发祥之地,陵寝迫近之区割媚倭奴,祖宗有知,其谓我太后、皇上何?……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台湾誓死不与贼臣俱生之臣民公启注释: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2.(96/39)人70大寿作联句一幅。请读后回答问题。(3分)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个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1)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__________________(2)当此人吸尽黎民膏血,歌庆“五十”的时候,中国东南部的军民正

高考历史复习:怎样做历史简释题,标签:高中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复习提纲,http://www.wenxue9.com
  (2)求和或投降
  (3)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河南省一带
  (4)金兵入侵、皇帝腐朽、主和派得势,李纲是主战派
  
www.wenxue9.com
  【习题精选】
  1.(95/44)阅读下列材料,为黑体部分注释(5分)
  《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大清国列祖列宗与汝有何仇乎?汝既将发祥之地,陵寝迫近之区割媚倭奴,祖宗有知,其谓我太后、皇上何?……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台湾誓死不与贼臣俱生之臣民公启
  注释: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96/39)人70大寿作联句一幅。请读后回答问题。(3分)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个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1)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当此人吸尽黎民膏血,歌庆“五十”的时候,中国东南部的军民正在抵抗______国军队的大举进犯;而在祝其“六十”“万寿”的那一年,_________舰队官兵的鲜血却染红了黄海的怒涛。
  3.(96/40)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为参加《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的同学解释问题。(4分)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赴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迷雾途中盼太阳。
  (1)今年(199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____周年。
  (2)“虎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迷雾途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8/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引自《史记》
  文中的“今”是_____帝在位时期,晁错的这一建议史称“________”政策。晁错提出这一建议,是因为“大封同姓”后,随着王国势力的发展,对____________构成了重大威胁。一位史学家评论说,晁错这一建议确有一定的先见之明。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
  5.(98/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分)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通车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人彻夜难眠,站着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逊驾驶,缓缓前行。在接近大林顿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他发出警号清楚道路,加速前进,速度达每小时24公里。
  这一事件发生在19世纪____期的____国,轨道的材料是________。
  6.(98/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分)
  1940年11月何应钦、白崇禧给长江北岸的国民党176师的密电:
  惟江南之匪,由三战区实施进剿,其必向江北无为一带渡江,我176师应准备以主力阻其渡江,应逐步肃清江北之匪军为要……。
  电文中的“江南之匪”指的是__________军,“江北之匪”指的是_________军。这个材料有助于说明哪一历史事件?______________。
  7.(99/33)阅读下列材料,填空并回答问题。(5分)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
  ——引自《新唐书》卷145
  文中的“客”是指________,这一赋税制度史称_________。一位史学家评论说: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其客观的需要,也是我国赋税制度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8.(99/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政府)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以上两段材料节选自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在当时报纸上的两个文件,你能否说出其中哪一个是共产党发表的?哪一个是国民党发表的?依据是什么?
  9.(长宁2003/1/31题)1861年1月奕訢在奏折中说:“综计天下大局,是今日之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伐魏。”请回答:(6分)
  (1)材料中的“蜀”、“吴”、“魏”分别指当时的哪三种政治力量?
  (2)这段话反映了奕訢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态?
  (3)“遣使通好,约共伐魏”在当时是怎样具体实施的?结果如何?
  10.(闸北2003/1/32题)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垅市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里的“张”、“班”、“哥”、“麦”分别指谁?联中歌颂的杰出人物是谁?具体事迹是什么?
  11.(青浦/2003/1/35题)慈禧太后在命令签订《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6分)
  (1)列强在条约中“不掠我人民”是否属实?举一例说明。
  (2)列强“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清政府为什么会得到“友邦之见谅”?
  12.乾荷叶•失题(元•刘秉忠)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
  宋高宗,一场空。
  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1)此小令中的“宋高宗”是指()(朝代)的皇帝,姓()。“南高峰,北高峰”、“烟霞洞”、“吴山”是在当时的都城(),现在叫()。(4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中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历史教学 -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历史复习:怎样解答历史问答题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