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方法高三历史阶段复习法的教学运用» 正文

高三历史阶段复习法的教学运用

[03-23 19:17:50]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历史教学方法   阅读:8164

概要:由于复习课的信息量大,将彼此有联系的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对照,辨析其异同,区分其主次,揭示其本质,分析其成因,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和提高其独立思维能力。可进行比较的历史知识很多,如历史事件(战争、革命运动)、历史现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现象)、历史人物(政治家、思想家)等。关键是比较要有意义,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既要能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比较分析的方法,具有较大的综合性,曾被史学界推崇为历史研究的“新视角”。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内容一直延续到当今,现实的许多“热门话题”都促成教学的回顾比较、判明异同、分析缘由、认识精义,使教学增添新意。比如新旧中国的对外开放问题就能进行比较分析。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对外开放有本质的差别。今天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被割宰下的对外开放,政治地位不同、经济环境不同、思想状态不同、国际关系不同。1900年左右,美国提出中国门户开放政策,是中国深深陷入半殖民地境况下帝国主义间利益均沾关系的调整,与维护中国的利权毫无共同之处。

高三历史阶段复习法的教学运用,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http://www.wenxue9.com
  由于复习课的信息量大,将彼此有联系的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对照,辨析其异同,区分其主次,揭示其本质,分析其成因,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和提高其独立思维能力。可进行比较的历史知识很多,如历史事件(战争、革命运动)、历史现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现象)、历史人物(政治家、思想家)等。关键是比较要有意义,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既要能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比较分析的方法,具有较大的综合性,曾被史学界推崇为历史研究的“新视角”。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内容一直延续到当今,现实的许多“热门话题”都促成教学的回顾比较、判明异同、分析缘由、认识精义,使教学增添新意。比如新旧中国的对外开放问题就能进行比较分析。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对外开放有本质的差别。今天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被割宰下的对外开放,政治地位不同、经济环境不同、思想状态不同、国际关系不同。1900年左右,美国提出中国门户开放政策,是中国深深陷入半殖民地境况下帝国主义间利益均沾关系的调整,与维护中国的利权毫无共同之处。只有深入比较,才能认识“独立原则高于开放”的道理,不能用新时代的全新经验来解释半殖民地时代的历史现象。
  还要用新中国自身的历史进行比较。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国为界限,将其前后近40年的历史进行比较,就不能判明改革和开放的历史地位。1958——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道路十分曲折,有过失误,中国正是从过去20年的动荡和停滞中醒悟过来,纠正了过去的错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为社会主义注进新的血液,会合成新的形势,才有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发达。改革和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不可逆转、不能背离。
  在综合复习中,还能把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内容进行比较,如可以出以下这些比较题给学生进行讨论:①比较15世纪初、19世纪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个阶段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异同;②比较中俄两国国情,分析两国革命所走的不同道路;③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清朝的衰弱说明鸦片战争的必然性;④比较甲午战争前中、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说明甲午战争的必然性;⑤从背景、性质、内容、结果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能更深更透,并由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升华。
  

www.wenxue9.com
  二、
  在高三的阶段复习中,还应重视处理好下列关系:
  (一)“温故”与“知新”的关系。
  温故和知新并重,温故而知新,以知新促温故,这是温故与知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温故”,是指温习已有史实和概念,温习已有的认识方法和观点;“知新”,是指获取新知识,是指知新的历史概念、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归纳和概括历史阶段性特征以及这一过程相适应的方法、经验。在教学中,“温故”要扎实,“知新”要到位,应力求在“知新”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局部,是指单元所包含的各章节或各历史侧面的内容;整体,是指单元知识体系和历史阶段性特征。从整体高度把握局部、从局部出发走向整体是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必须把单元所包含的各章节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整体出发,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予以突破,阐明单元历史知识间的结构关系和明确单元复习的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清晰而完整地认识整个单元知识间的显性关系和隐性关系,最终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单元知识体系和总体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学生也要紧扣“主题”(单元知识体系和历史阶段性特征)进行复习,从“主题”角度出发去观察每一具体历史事物,分析具体历史事物与“主题”的关系,这样则会使学生实现“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上升到整体”的思维认识过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所谓“内涵”,这里是指单元内部历史知识及其联系;“外延”则是指单元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包含单元历史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单元复习并不能排除单元历史知识之间及单元历史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问题是应如何处理好“内涵”与“外延”的主次关系、先后关系。两者关系,应当是先内涵后外延,外延为内涵服务。单元复习的核心是认知单元历史知识体系和历史阶段性特征,适当外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把握这一“主题”。例如,我们在复习“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时,之所以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相联系,目的在于考察两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及成因,通过对比加深对各自特点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说,联系是必要的,但不能无原则地去联系,从而淡化了对单元知识体系的分析认识和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归纳概括。
  (四)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巩固基础历史知识和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是单元复习的双重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和“载体”,没有基础历史知识的积累则没有历史学科能力的养成;历史学科能力又是深化认识和灵活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的主线。因此,单元复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基本史实的记忆上,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使之“活化”起来,并能够灵活运用,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历史学科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历史学习广场 

¯高考历史考点分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历史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历史教学 - 历史教学方法


上一篇:高中历史复习浓缩记忆法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