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正文

历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03-23 17:47:18]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阅读:8740

概要:其次,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手段,教师只起“导”的作用。我们必须承认,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教师只起‘导’的作用”的历史课上,各种声、光、影、电手段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教师的确只是起了操作多媒体的“导演”作用;所谓的让学生“进行活动”,所谓的学生发挥其主体性,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只是在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的多种媒体变换使用中,学生看到了其实应该是显而易见,却非要搞得复杂化的不同表现方式。这种不同媒体变换使用的表现方式,倒是非常类似于电视广告节目编导的手法:他们“常常担心抓不住所有人的注意力,为了避免人们注意力的丧失,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节目办得短小,不损害人们的注意力,还要不断通过花样新颖、情节变化刺激人们”,“以图吸引人们的短期注意力。”www.wenxue9.com 然而,这

历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困惑与思考,标签:高中历史论文,历史小论文,http://www.wenxue9.com
  其次,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手段,教师只起“导”的作用。我们必须承认,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教师只起‘导’的作用”的历史课上,各种声、光、影、电手段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教师的确只是起了操作多媒体的“导演”作用;所谓的让学生“进行活动”,所谓的学生发挥其主体性,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只是在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的多种媒体变换使用中,学生看到了其实应该是显而易见,却非要搞得复杂化的不同表现方式。
  这种不同媒体变换使用的表现方式,倒是非常类似于电视广告节目编导的手法:他们“常常担心抓不住所有人的注意力,为了避免人们注意力的丧失,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节目办得短小,不损害人们的注意力,还要不断通过花样新颖、情节变化刺激人们”,“以图吸引人们的短期注意力。”
www.wenxue9.com   然而,这种只是依*新技术来吸引学生,尤其主要是吸引学生感官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正如赵亚夫老师所评价的那样,“其实是过于淡化了学科性,会让学生的知识认知基于表面而不能深入,会让学生的技能显于操作而实质浮夸,至于学科的教育本质自然也不能有益于学生的现实发展”。历史课的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我想,并不是教师单纯的片面的去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吧?那种所谓的,教师只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就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理解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就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和“活动”,就能上成声情并貌的历史课,其实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表演而已。而这种表演能否真正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那就看我们到底是应该重视形式还是重视实质了。”那么问题是不是在于:历史教师的“艺术”似乎更在于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独立人格,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激励、唤醒和鼓舞”,回旋于他们因知识背景、人生阅历的缘故,而还是自然的幼小的心灵世界中呢?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个人所发挥表达出的情感与激情,以及随之进行的知识传递,也许比多种媒体变换使用的形式更为重要,我们真的似乎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从而真正准确地去理解一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四、希望与责任
  当然,由于教学科目的不同,教学过程中体现的特点也会不尽相同,教学模式不会也不应该千篇一律,我们每个人都应开动脑筋,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点燃自己的情感与激情,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与方法,去创设那各不相同的,但都是更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去激发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色彩,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感情乃至更深刻的人生情感,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精神,从而创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局面。
  教育是人类在学习和生活这个绵延不断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但基于不同的状况,每个民族在这个问题上又各具传统与特色,又有自己不同的情况和规律,比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加上我国,在教育这个问题上就是各有不同的倾向。虽然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这只是在借鉴的意义上,我们固然不能再犯“天朝大国”一切唯中华最好的夜郎自大的愚蠢可笑错误,但也不可以妄自菲薄,不顾一切地否定自己,不顾一切地照搬照抄美国、日本的模式,甚至还分不清人家实质的东西,就自以为是一哄而上的模仿了一些表面的浮华的东西。
  一个国家的落后,首先是教育的落后,教育是事关民族兴衰的大事,是党和国家、人民、社会的大事,之所以社会上对教育系统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与指责,正说明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希望,以及教育系统的不足之处。我们真的应该少一些浮华,多一些实干,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在借鉴别人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不断努力地探索我国教育的规律,决定应该如何改进和改革,但是绝对不能凭*一时的冲动,甚至是想当然,“在‘现代性’的旗帜下”,“把学科的教育理念说得大而空,就是落不到实处。”这实际上是对教育不负责任的表现。

上一页  [1] [2] 


Tag: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论文,历史小论文历史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上一篇:讨论法与历史学科能力培养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