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地理教学地理新课改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正文

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03-23 20:55:18]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地理新课改   阅读:8467

概要:1.从形象思维入手,通过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讲授“季风环流”的成因,如果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妨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这一问题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季风成因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教师可以问:“夏天游泳时,当你中午赤着脚,踏在岸边泥地上感觉怎样?”“入水后感觉怎样?”“为什么岸边泥地上感觉烫脚,近在咫尺的河水却很凉?”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这是热容量不同的缘故,大陆和海洋也是这个道理,这样讲述就把一个知识难点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化解了。2.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关键作用。科学家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在课堂上适当介绍魏格纳、李四光等科学家科学发现的事例,能起到诱导学生积极创造的作用。如在学习&

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标签: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论文,http://www.wenxue9.com
  1.从形象思维入手,通过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讲授“季风环流”的成因,如果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妨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这一问题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季风成因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教师可以问:“夏天游泳时,当你中午赤着脚,踏在岸边泥地上感觉怎样?”“入水后感觉怎样?”“为什么岸边泥地上感觉烫脚,近在咫尺的河水却很凉?”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这是热容量不同的缘故,大陆和海洋也是这个道理,这样讲述就把一个知识难点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化解了。
  2.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关键作用。科学家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在课堂上适当介绍魏格纳、李四光等科学家科学发现的事例,能起到诱导学生积极创造的作用。如在学习“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之后,可提出“目前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地球上五带如何?若黄赤交角增大为30度或减小为15度,五带又如何?”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巩固了对黄赤交角存在意义的理解。
  3.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充足的营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但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工业生产布局、环境污染等社会调查、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给学生补充营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抓起。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1、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
  比如我在讲“中图版”的《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地球各圈层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各圈层的文字介绍,两相对比,学生对各圈层的特点、所处的位置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我再布置学生完成画图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同一幅图上把各个圈层都表示出来。这时学生会比较完整地画出地球的圈层图,而之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个圈层,学生脑海里就会很快浮现出完整的画面,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养成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的习惯——培养综合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凌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

上一页  [1] [2] 


Tag:地理新课改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论文地理教学 - 地理新课改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