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地理教学地理新课改新课程中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正文

新课程中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03-23 20:55:0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地理新课改   阅读:8618

概要:1.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渊源,进行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区分风化与侵蚀的差异。通过细致的思考和对比,得出“风化是地表岩石的崩解或化学作用,而侵蚀更强调外力的强弱如流水的“冲”刷、风沙的“磨”蚀”的结论,从而达到区分思维易混点的目的。www.wenxue9.com 2.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中,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训练后,要学生提炼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就可设计以下问题:(1)如果题目中不能判断出岩层的新老关系时如何判断背斜、向斜。(2)如果题目中能判断出岩层的新老关系时如何判断背斜、向斜。通过这种问题设计,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进行方法提炼:(1)如果题目中不能判断出岩层的新老关系,则根据岩层上拱的为背斜,下弯的为向斜(必须能看出岩石某一层或某几层上拱或下弯)。(2)根据同一水平面(可画一条水平线)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

新课程中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标签: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论文,http://www.wenxue9.com
  1.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渊源,进行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区分风化与侵蚀的差异。通过细致的思考和对比,得出“风化是地表岩石的崩解或化学作用,而侵蚀更强调外力的强弱如流水的“冲”刷、风沙的“磨”蚀”的结论,从而达到区分思维易混点的目的。
www.wenxue9.com
  2.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中,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训练后,要学生提炼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就可设计以下问题:(1)如果题目中不能判断出岩层的新老关系时如何判断背斜、向斜。(2)如果题目中能判断出岩层的新老关系时如何判断背斜、向斜。通过这种问题设计,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进行方法提炼:(1)如果题目中不能判断出岩层的新老关系,则根据岩层上拱的为背斜,下弯的为向斜(必须能看出岩石某一层或某几层上拱或下弯)。(2)根据同一水平面(可画一条水平线)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
  3.针对学生中典型性错误,进行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很容易把把地质构造和地貌搞混,因此可以设计出一些图像让学生进行地质构造和地貌的识别,从中就可分清两者的区别:地质构造指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地堑、地垒),而地貌指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4.针对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标准体现“学习生活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的重要理念,因此地理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案例来设计和挖掘问题。如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学生家乡连城县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来设计问题:为何连城的铁路、隧道建设要绕开断层?为何连城的机场建设要远离城区?通过这种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进行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学生应用地质构造规律和有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地理情境创设应该调动学生,使情境创设具有主体性
  新课程认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且强调师生之间合作与平等的关系,这是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以及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质疑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地理教师不应扮演权威和主宰者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地理情境创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新理念把握存在理解上的缺位,为此在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把学生游离于地理问题情境之外。地理教师成为地理课堂的中心,问题的产生、设计以及解答都以教师为主,学生反而成为被动参与者。
  2.把学生置于与教师不对等的地位。地理课堂中教师没有创设宽松的问题探究的学习氛围,没有平等地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难以形成自主质疑的问题意识。
  3.把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对立起来。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是建立在新知与未知的矛盾转化的结合点上,因此必须将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有机地统一于地理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够建立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
  在地理情境创设和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从而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质疑。如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中,地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沙丘及其移动示意图,在这种景观情境中,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一些问题:沙丘的等高线分布有何规律?沙丘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有何特征?沙丘坡向与风向有何关系?沙丘对人类的生产活动有何危害?应该如何进行治理?通过这种地理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把对地理问题的经历和体验、情感和意志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地理问题情境之中,从而在这个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全面的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选择和创设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情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但是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一些教师对于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还不成熟,对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解还不深刻,使得问题情境创设中还是要求学生以教材中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来完成问题,这种问题教学仍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还是属于被动接受式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从而能够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上一页  [1] [2] 


Tag:地理新课改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论文地理教学 - 地理新课改


上一篇:高中新课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