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以“梦”入题反讽残酷现实,借神奇山水抒发个人理想,这种隐喻式传达不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及其出没浪漫与现实之间的高超手法,也使我们在欣赏诗歌时,更能倾心于语词背后的深刻内涵。三、《梦》之人格认同诗人也明白,山水只是一种暂时的寄寓之所,不可能提供永远的庇护,对于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并极具侠气气质的李白来说,他绝不可能永远彻底地纵情于山水之间,因为在他的灵魂里,入世求仕的烙印已不可磨灭。《梦》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并非消极的颓废情绪,而是一种无奈的暗示,否则,作者很难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决裂情感。不只是李白,几乎所有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着类似的www.wenxue9.com 内心世界。他一方面努力遵循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信条,积极入世实践,务求传世的功名,一方面却又习惯在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后寄身于山水,刻意以艺术传达对现实的不满,并在从夹缝中继续张扬着个体生命的价值。即便连为人广知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也在《读山海经》一诗中,发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入世感喟,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文化隐喻,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http://www.wenxue9.com以“梦”入题反讽残酷现实,借神奇山水抒发个人理想,这种隐喻式传达不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及其出没浪漫与现实之间的高超手法,也使我们在欣赏诗歌时,更能倾心于语词背后的深刻内涵。
三、《梦》之人格认同
诗人也明白,山水只是一种暂时的寄寓之所,不可能提供永远的庇护,对于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并极具侠气气质的李白来说,他绝不可能永远彻底地纵情于山水之间,因为在他的灵魂里,入世求仕的烙印已不可磨灭。《梦》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并非消极的颓废情绪,而是一种无奈的暗示,否则,作者很难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决裂情感。
不只是李白,几乎所有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着类似的
这种得意儒家、失意道家的人格特征几乎可以印证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质。儒家总是以明线贯穿于中国历史文化,凸显着其积极入世、勇于实践的动的特征,而道家却多以暗线潜行于中国文化的深层,出世蹈虚,自由抒写性灵,展示着中国文化中静的特征。
四、结语
现实中的天姥山并不巍峨,作为一首游仙诗,李白以梦入题,赋予其奇特雄伟、辉煌流丽的形象,虽离奇却毫不做作,其目的仅止于以梦境反讽现实。这种入浪漫与现实之间的艺术手法,在稳定的意象群落,以及蕴义丰富的隐喻结构下,共同构成《梦》诗的象外之义,韵外之致。解读象外之义与韵外之致,有益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