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目前,言及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更多地谈到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估算反映了学生对实际情境中数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而心算却是运用各种策略直接算出准确得数,心算要求学生对数据的特点非常敏感,数的转换与关联意识非常强,能灵活地运用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快速简捷地计算。经常性地进行心算练习,学生的数感会大大增强。虽说一般基本的竖式计算是必要的,但学生心算能力的提高却不容忽视。数感除了对于数的大小的把握之外,其要义主要指的就是计算策略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减少过分强调没有思维要求的计算程序演绎。虽说现在为了防止学生机械地进行竖式计算,重视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但学生学会竖式计算后,计算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使得他们更多的是机械计算。数学教育家普朗科特认为教授一般基本的笔算方法容易造成“认知的被动性”和“理解的终止”。因为这些方法与人们通常把握数据的思考方式不一样。教材安排的口算,一般都是在竖式之前,只出现较小的数或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乘、除。对较大的一些数,都是直接教学一般基本的竖式计算。如
数感及其培养的探索,标签:教育教学随笔,数学教学随笔,http://www.wenxue9.com
目前,言及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更多地谈到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估算反映了学生对实际情境中数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而心算却是运用各种策略直接算出准确得数,心算要求学生对数据的特点非常敏感,数的转换与关联意识非常强,能灵活地运用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快速简捷地计算。经常性地进行心算练习,学生的数感会大大增强。
虽说一般基本的竖式计算是必要的,但学生心算能力的提高却不容忽视。数感除了对于数的大小的把握之外,其要义主要指的就是计算策略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减少过分强调没有思维要求的计算程序演绎。虽说现在为了防止学生机械地进行竖式计算,重视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但学生学会竖式计算后,计算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使得他们更多的是机械计算。数学教育家普朗科特认为教授一般基本的笔算方法容易造成“认知的被动性”和“理解的终止”。因为这些方法与人们通常把握数据的思考方式不一样。
教材安排的口算,一般都是在竖式之前,只出现较小的数或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乘、除。对较大的一些数,都是直接教学一般基本的竖式计算。如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竖式计算,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直接学习的。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看到如325+476的计算题,学生很自然地就习惯于列竖式计算,不需要也不善于考察数的大小及其数据特点,几乎不涉及对于数感的把握,使得计算缺乏灵活性。如果在教学竖式计算之前,先补充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训练,让学生接触这方面的心算技能,在这之后再教学竖式计算,学生在选择算法时,可能就不会只局限在刻板地依照竖式计算了,而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自己喜欢的算法。
当我们把计算学习看作是过程和结果相互联系的逻辑结构,而不仅仅是传授和接受计算程序的时候,学生就容易对数具有敏锐的感知,使解题过程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特征。因此,学生会自主地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在计算过程中推断问题的实际意义。解题过程中的这种自主意识,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解决有关数的计算问题的兴趣,数感和问题解决就有了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
总之,培养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强化有关计算的联系与转化,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经过探究和训练,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发展。
上一页 [1] [2]
Tag: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教育教学随笔,数学教学随笔,数学教学 - 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上一篇: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