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是要多摆事实,以“例”服人。在争辩中,“摆事实,讲道理”,常被联系到一块儿,实在是大有道理的。当对方指责我方商品一再涨价,表示不能接受,非要“砍”下去一截的时刻,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跟对方来一个“亲兄弟,明算账”,把原材料涨价、成本增加等使自己不堪重负的“账单”,一一开列出来。在具体争辩的操作中,处于上风的人,通常都是那些善于抓住对手要害,“一招制敌”的人。要想在争辩之中,从对手的陈述中抓住“要害”,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大体上可以采用四种争辩的方法。一是证明对手的论据是不真实,不准确,不能够支持其论点的。二是证明对手的思路,即论证的过程,有失偏颇,存在漏洞。三是证明对方的观点有百害而无一益,或者至少是害大于益。四是通过对比,说服对方。有一次,美国领导人在会晤一位我国领导人时,粗暴地指责中国政府践踏人权,不充许自由移民。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当时这位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与之争来争去,而是棉里藏针,只问了对方一句话,便使之无地自容。他的问话是:“自由移民?可以呀。去你们美国一千万人,去西欧一千万人,日本也去它几百万人,马上就办,怎么样?”他如此高明地一语中的
谈话的礼仪,标签:职场法则,社交技巧,http://www.wenxue9.com
三是要多摆事实,以“例”服人。在争辩中,“摆事实,讲道理”,常被联系到一块儿,实在是大有道理的。当对方指责我方商品一再涨价,表示不能接受,非要“砍”下去一截的时刻,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跟对方来一个“亲兄弟,明算账”,把原材料涨价、成本增加等使自己不堪重负的“账单”,一一开列出来。
在具体争辩的操作中,处于上风的人,通常都是那些善于抓住对手要害,“一招制敌”的人。
要想在争辩之中,从对手的陈述中抓住“要害”,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大体上可以采用四种争辩的方法。一是证明对手的论据是不真实,不准确,不能够支持其论点的。二是证明对手的思路,即论证的过程,有失偏颇,存在漏洞。三是证明对方的观点有百害而无一益,或者至少是害大于益。四是通过对比,说服对方。
有一次,美国领导人在会晤一位我国领导人时,粗暴地指责中国政府践踏人权,不充许自由移民。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当时这位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与之争来争去,而是棉里藏针,只问了对方一句话,便使之无地自容。他的问话是:“自由移民?可以呀。去你们美国一千万人,去西欧一千万人,日本也去它几百万人,马上就办,怎么样?”他如此高明地一语中的,实际上就是活用了前面所提到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
其五,规劝与批评。
规劝,亦即在交谈中,对他人郑重其事地加以劝告,劝说其改变立场,改正错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规劝与批评大体上具有许多方面的共性,因为批评就是对他人的缺点提出意见。
它们都是至交与诤友之所为。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得罪人”甚至想“看一出好戏”的人来说,他们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它们都是就事论事的。善解人意的人都清楚,“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千里长堤,溃于蚁穴”。遇事而进言,乃友人之本分。
它们都是对“过失者”的一种关心与负责任的督促。指出他人的缺点与错误,找出其薄弱环节,意在使之今后扬长避短,更好地为人处世。这是对“过失者”最大的关心,最大的爱护,也是对其最负责任的表现。
注重说话技巧的商界人士,在规劝与批评他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表达上要温言细语,勿失尊重。有人笃信“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一上来就对别人猛下“虎狼之药”,在批评规劝时,什么话难听,就非跟人家说这些话不可。
例如,他们在批评别人时,总爱无师自通地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张口闭口“瞧你这德性”,“叫我说你什么好”,“真不想再理你”之类的套话,滚滚而至。经常一开头,就让被批评者心不服,气不顺,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进行合作。到后来,还有可能使被批评者“奋起反击”,反唇相讥,结果双方势同水火,终于酿成一场大战,反目为仇。
碰到这种情况,批评者可能会说被批评者“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被批评者也可能会指责对方“你算老几?”这种情况的产生,关键在于批评者下“狠药”、开“苦口”的方法不得当。
人需要尊重,在批评规劝他人时也别忘下这一点。明智一些的话,在批评规劝他人时,完全可以把同一种意思表达得中听一些。别忘记,良药未必都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不成。把规劝批评别人的话,讲得动听一些,利己又利人,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是尽可能不要当众规劝批评别人。树有皮,人有脸。当众批评规劝别人,尤其是以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士为批评对象的话,难免会让其自尊心备受伤害。当着部下的面训斥一名部门经理,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的父亲,都会让后者长时间地“抬不起头来”,或许还会因此而对批评者心存怨恨。
不但在规劝批评他人时不要讲粗话、怪话、难听的话,而且尽量不要当众斥责他人,其原因都是为了尊重被批评者,而不使之难堪。
除非绝对必要,不要在会议上,写字间内当众批评他人。如果有条件,可找对方单独交谈,而不在他人面前交淡,哪怕就是规劝批评的话语说得重一些,也易于为对方所接受。
还须说明的是,在外人面前规劝同事、批评下属,有时会有“借题发挥”、“指桑骂槐”之嫌。
第三,规劝与批评需要一分为二。著名公关专家、美国人卡耐基曾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他的批评,我们的心里时常就好受得多。”他的话确实非常实在。
规劝与批评需要一分为二,就是要求商务人员,不能将批评对象“照死里整”、“一棍子打死”。规劝批评别人时,先肯定,后否定,在肯定的基础上局部地否定,既顾全了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又往往使之有台阶好下,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擅长此道者,批评他人之前,还大都爱进行一番自我批评。在批评下属前,自己先承担一定责任;规劝年轻人时,表示自己当初也曾“年轻过”;比起标榜自己“一贯正确”来,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其六,拒绝与道歉。
拒绝,就是不接受。在语言方面来说,拒绝既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建议、意见或批评,也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恩惠或赠予的礼品。从本质上讲,拒绝亦即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间接性否定。
在商务交往中,有时尽管拒绝他人会使双方一时有些尴尬难堪,但“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自受其乱”,需要拒绝时,就应将此意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他人邀请自己赴宴,能去就答应下来,不能去就不要勉强。不要当面作“欢欣鼓舞”状地接受了下来,届时又不出席,并且不了了之。
拒绝,既然是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一种间接的否定,那么在有必要拒绝他人时,就应考虑不要把话说绝,别让别人感到难为情。
通常,拒绝应当机立断,不可含含糊糊,态度暧昧。别人求助于自己,而这个忙不能帮时,就该当场明说。当时拍了胸脯,此后却一拖再拖,东躲西藏,最后才说没办法。既误事,又害人,非正派的商界人士之所为,因为这等于骗人。
从语言技巧上说,拒绝有直接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等四种方法。
直接拒绝,就是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采取此法时,重要的是应当避免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拒绝别人,需要把拒绝的原因讲明白。可能的话,还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谢意,表示自己对其好意心领神会,借以表明自己通情达理。有时,还可为之向对方致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社交职场,职场法则,社交技巧,生活常识 - 社交职场
上一篇:谈话内容之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