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 大痛忘小痛 身体一般由较细的神经纤维传导疼痛讯息,但若因更大的外力刺激更粗的神经纤维,产生的讯息传递回大脑后,在一个被称为「闸门」的地方,会改变讯号,让身体忽略原来较小的疼痛(学理上称为门户控制理论)。大力的刺激也诱使体内产生脑内啡(endorphin)而达到止痛的作用。这也可能是有些人接受一些大的外力刺激后反而觉得比较舒服的原因。刮痧的过程也可能使体内产生反应,血管扩张、止痛物质释出也会让刮完痧的人感觉舒服。不过,若是引起过度的发炎反应,可能就会造成反效果。刮痧的效果受个人健康状况、体质、年龄、性别影响。刮痧对体质属热证和实证的人效果较佳。 刮痧针对的是功能性的问题,对器质性问题效果有限。功能性的问题如局部酸痛无力、头晕头痛、烦躁发热、胸闷呼吸不顺等等。而器质性疾病则是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虽然可刮痧的穴位与经络遍及全身,但一般人多半不是熟谙穴位脉络的能手,也拿捏不准力道大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避免眉心到嘴角的三角部份,因为一旦刮破皮,感染容易祸延至脑部。避免血管、神经丰富的区域,例如颈部腹面,或是缺乏皮下组织,
刮 痧,标签:养生保健知识,养生知识,养生秘诀,http://www.wenxue9.com大痛忘小痛
身体一般由较细的神经纤维传导疼痛讯息,但若因更大的外力刺激更粗的神经纤维,产生的讯息传递回大脑后,在一个被称为「闸门」的地方,会改变讯号,让身体忽略原来较小的疼痛(学理上称为门户控制理论)。大力的刺激也诱使体内产生脑内啡(endorphin)而达到止痛的作用。这也可能是有些人接受一些大的外力刺激后反而觉得比较舒服的原因。刮痧的过程也可能使体内产生反应,血管扩张、止痛物质释出也会让刮完痧的人感觉舒服。不过,若是引起过度的发炎反应,可能就会造成反效果。刮痧的效果受个人健康状况、体质、年龄、性别影响。刮痧对体质属热证和实证的人效果较佳。
刮痧针对的是功能性的问题,对器质性问题效果有限。功能性的问题如局部酸痛无力、头晕头痛、烦躁发热、胸闷呼吸不顺等等。而器质性疾病则是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虽然可刮痧的穴位与经络遍及全身,但一般人多半不是熟谙穴位脉络的能手,也拿捏不准力道大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避免眉心到嘴角的三角部份,因为一旦刮破皮,感染容易祸延至脑部。避免血管、神经丰富的区域,例如颈部腹面,或是缺乏皮下组织,肌肉与骨骼非常接近的部位,如锁骨、胫前骨等等。因为一旦方法错误,用力失当,可能刮伤表浅神经或微血管。此外,老年人血管中的硬化粥状斑块可能因过度用力而破裂,而衍变成中风。孕妇、身体虚弱者,皮肤上有感染、伤口,或患有传染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血友病、恶性肿瘤、骨伤等,都应避免。刮完痧后也应注意保持刮过部位的清洁,避免刮破皮又造成感染,得不偿失。
此外,若是多人使用同一刮痧器材,更应注意消毒,预防传染。
「刮痧如果了解原理、方法正确,绝对不会有问题,而且很多部位都可刮痧」。操作者必须了解经络,生理解剖,才能正确工作,得到真正刮痧的疗效,不然就只是碰运气。
如何正确、安全地刮痧
1. 使用正确的刮痧器具
找边缘钝而圆滑的器具,避免擦伤皮肤。例如梳子背脊、瓷汤匙、刮痧板。厚度要适中,太厚刮不到痧,太薄易伤皮肤。宽度约成人手掌宽度,易于抓握,也利于使力。
2. 角度、力道、方向正确
将刮痧板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下压,单方向刮。力道由轻渐重,就不会痛,不会受伤。一次大约刮5~10公分即可,刮到颜色不再变,就可停止。
3. 涂抹润滑物品
可在刮痧前涂抹润滑物品,如水、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等等。或是使用含红花、川芎、当归等配方的刮痧膏。
刮痧手法详述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施术。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本法适用于腹痛、烦乱、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刮痧的医学作用
1)促进代谢,排出毒素: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扰。这是因为人体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受损伤时,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甚至痉挛状态,出现疼痛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从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3)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
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