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知识网兴趣爱好三字经三字经解释» 正文

三字经解释

[12-16 02:28:2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三字经   阅读:8231

概要: 三字经解释www.wenxue9.com凡训蒙 需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易解:凡是教导初学的学童,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义理讲解要详细,并且考察事实说明清楚。对于文字章句的读法,与如何分段的方法都要明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学这本书,学习洒扫应对及六艺等,再来深究四书当中修齐治平的大学问。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易解:论语是孔老夫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录,十分难能可贵。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从政治国的典范。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易解:中庸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以字行之。)中

三字经解释,标签:三字经全文,三字经读后感,http://www.wenxue9.com
        三字经解释 www.wenxue9.com   凡训蒙 需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易解:凡是教导初学的学童,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义理讲解要详细,并且考察事实说明清楚。对于文字章句的读法,与如何分段的方法都要明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
  
  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学这本书,学习洒扫应对及六艺等,再来深究四书当中修齐治平的大学问。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易解:论语是孔老夫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录,十分难能可贵。
  
  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从政治国的典范。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易解:中庸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以字行之。)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所说是不偏于一方,永不改变的天下至理。
  
  大学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学生曾子所写,本书共有十章,内容阐述一个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国13年3月2日,讲演民族主义第六讲时说:‘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哲学的知识中所独具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发扬的。’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易解:孝经共十八章,是一部阐明孝道的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要把孝经这一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后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究其中的道理。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易解:古时候的易经有三种版本,分别为连山、归藏、和周易,共称为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孔老夫子曾经审订过,书中的理论比较详尽易懂。
  
  书经之中包含典谟、训诰、誓、命等六篇文书,典:常也。尧典、舜典是帝王不易的常道。谟是大臣献上的计策如大禹谟。训:诲也,是大臣对君主的进谏,如伊训。
  
  诰是君主发布的命令,如昭告、酒诰等。誓:信也,是指君主出征时宣誓的文告,如甘誓、秦誓等。命是君主所下达的命令,这些都是书经中奥妙之所在。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易解:周公制定周礼,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马,秋官:刑部大司寇,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后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范。
  
  汉朝时有两位著名的儒者,述说圣人的言论,大戴戴德将礼记删订为85篇,小戴戴圣则删订为46篇(即为现今留存者,加上后人增补3篇合计为49篇)。其内容完整的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包含各种礼节、五分十二律等音乐都十分完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仁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易解:诗经按体裁可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文体称作四诗,古时候诗歌一体有诗必有歌,国风是采集自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雅者正也,是正式场合演唱的歌。大雅是诸侯朝觐天子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所用的诗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种。
  
  诗经经过孔老夫子整理删订为三百一十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遗失六篇,今存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数通称‘诗三百’。内容记载:从事父至事君,人伦之道无所不备。可见诗经非常值得后人学习、背诵、吟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不学诗,无以立。’
  
  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后(东周),周天子衰落不能号令天下时,作诗的风气就逐渐没落消失了。于是孔老夫子写出春秋这一本书,文字虽然简约,意义十分深远,详记鲁隐公到鲁哀公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用来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希望能藉此提醒世人分辨忠奸善恶,更期盼当政者知所警惕,当时很受到重视,对时局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易解:传是解释‘经’的书,这三本传都是针对‘春秋’作注解,有鲁国公羊高写的公羊传,有与孔夫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写的左传,还有汉朝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其中左传使用编年纪事的体裁为春秋作注解,最令人称道,举凡天子诸侯之事,兵革礼乐之文,兴衰存灭之因,都记载得很详尽,是研读春秋一书最佳的选择。
  
  四书和六经的要旨都明白之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如老子、庄子、荀子等,但是由于诸子百家书籍太多,卷帙浩繁,其内容也有可取之处,但并非完全正确,只要选取其中对我们的德行学问有帮助的精华来读,就可以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三字经三字经全文,三字经读后感兴趣爱好 - 三字经


上一篇: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解释》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